新闻中心
News Center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,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°时为"大寒"。大寒,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。《授时通考·天时》引《三礼义宗》:"大寒为中者,上形于小寒,故谓之大......寒气之逆极,故谓大寒。"这时寒潮南下频繁,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,风大,低温,地面积雪不化,呈现出冰天雪地、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。诗云"蜡树银山炫皎光,朔风独啸静三江。老农犹喜高天雪,况有来年麦果香。(左河水)"大寒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,过了大寒又立春,即迎来新一年的节气...
小寒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,冬季的第5个节气,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。斗指子;太阳黄经为285°;于每年公历1月5-7日交节。冷气积久而寒,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,它与大寒、小暑、大暑及处暑一样,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。小寒节气的特点就是寒冷。小寒时节,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半球,北半球的热量还处于散失的状态,白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少于夜晚释放的热量,因此北半球的气温还在持续降低。冬至之后,冷空气频繁南下,气温持续降低,温度在一年的小寒。民谚:“小寒时处二...
星空变化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,起点于每年公历11月22日或23日,太阳位于赤纬-20°16',到达黄经240°。"小雪"节气间,夜晚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北偏西(相当钟面上的10点钟)。每晚20:00以后,若到户外观星,可见北斗星西沉,而"W"形的仙后座升入高空,它代替北斗星担当起寻找北极星的坐标任务,为观星的人们导航。四边形的飞马座正临空,冬季星空的标识--猎户座已在东方地平线探头了。节名含义节气小雪与天气小雪意义不同,节气小雪是喻这节气期间气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,而天气...
节气寓意立冬是季节类节气,与立春、立夏、立秋合称四立。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,代表着冬季的开始。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,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,立冬时节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,收藏入库。立冬,冬三月之始。《孝经纬》曰:“斗指乾,为立冬,冬者,终也,万物皆收藏也。”立,建始也,表示冬季自此开始。冬是终了的意思,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,中国传统上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对“冬”的解释是:“冬,终也,万物收藏也”,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...
霜降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,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。斗指戌;太阳黄经为210°;于每年公历10月23—24日交节。进入霜降节气后,深秋景象明显,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。霜降不是表示“降霜”,而是表示气温骤降、昼夜温差大。就全国平均而言,“霜降”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。霜降时节,万物毕成,毕入于戌,阳下入地,阴气始凝,天气渐寒始于霜降。由于“霜”是天冷、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,故以“霜降”命名这个表示“气温骤降、昼夜温差大”的节气。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、中午则比较热...
寒露,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,秋季的第五个节气。斗指戊;太阳到达黄经195°;在每年公历10月7日-9日交节。寒露,是深秋的节令,干支历戌月的起始。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。进入寒露,时有冷空气南下,昼夜温差较大,并且秋燥明显。寒露以后,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,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,雨季结束。从气候特点上看,寒露时节,南方秋意渐浓,气爽风凉,少雨干燥;北方广大地区已从深秋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。寒露传统习俗主要有赏枫叶、吃芝麻、吃螃蟹、饮秋茶等。寒露是一个反...
秋分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,一般为每年的9月22~24日交节。在这一天,太阳到达黄经180°,直射赤道,南北半球昼夜平分。董仲舒在《春秋繁露》中说:“秋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”秋分的“分”,实际上就是半的意思。过去秋季常分成孟秋、仲秋和季秋三部分,秋分正处仲秋,所谓平分秋色是也。秋分时节,秋高气爽,丹桂飘香,蟹肥菊黄,气温开始逐渐下降,正是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。此时,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能够感到浓浓的秋意,要注意适时地增加衣物,避免着凉了。秋分三候秋分有三候...
处暑在每年公历8月23日前后,处暑节气的含义是气温逐渐下降,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秋天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。“处”是终止的意思,表示炎热即将过去,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,全国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。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:“一候鹰乃祭鸟;二候天地始肃;三候禾乃登。”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;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;“禾乃登”的“禾”指的是黍、稷、稻、粱类农作物的总称,“登”即成熟的意思。“暑”在古汉语里就是热的意思,二十四节气中根据一年中气温的不同,“暑”也分为三个级别,分别是...